ky官方网站

荣誉资质

首页 > 关于我们 > 荣誉资质

韦伯之后 太空将迎来这些探测神器

来源:荣誉资质    发布时间:2024-03-11 00:00:04

  备受期待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以下简称韦伯望远镜)发射在即,它是有史以来最受期待的科学仪器之一,有望让我们回溯130多亿年前宇宙的情形,并揭示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大气的情况。

  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束!未来几年,还有几款史诗般的天文仪器会逐一升空,从多个角度为我们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为我们揭示了有望在2034年前发射的三款最令人期待的太空观测平台。

  欧洲空间局(ESA)的“行星凌日与恒星振荡(PLATO,柏拉图)”太空望远镜将搜索100万颗太阳系外的恒星,探测并表征绕这些恒星旋转的行星,高精度地测量这些系外行星的半径范围、质量和年龄。

  科学家们此前也发射过类似的系外行星“猎手”,但这些望远镜只能看到离恒星很近的行星,而“柏拉图”的“目光”会在每颗恒星上停留更长的时间,因此有机会探测到距离恒星更远、轨道周期更长的行星。

  此外,“柏拉图”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专注于在系外恒星系统的宜居区搜索岩石系外行星的“蛛丝马迹”,宜居区是恒星系统中温度适合液态水的狭窄区域。它携带有能够表征此类天体的设备,可告诉科学家们这些天体与地球的相似程度。

  ESA称,“柏拉图”提供的数据将有利于科学家们解决核心问题,比如银河系内的行星是如何形成以及演化的?适应生命繁衍生息的岩质行星存在的概率等。

  与韦伯望远镜一样,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位首席天文学家、哈勃望远镜之母的名字命名的南希·格雷斯·罗马太空望远镜(以下简称罗马望远镜)也是一台红外望远镜。不过,与韦伯望远镜关注细节不同,罗马望远镜着眼于大局,该望远镜的全景视野是韦伯的100多倍。

  在其发射之后的最初5年中,罗马望远镜拍摄的宇宙区域将是哈勃望远镜在发射之后30年内拍摄宇宙区域的50多倍,从而制作出第一张广域红外宇宙图。人们希望这将有利于解开诸如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实际身份”等谜团。目前,天文学家可看到这些物质对宇宙的影响,但无法解释它们究竟是“何方神圣”。

  天文学家还期望这项任务在勘测银河系中大量恒星时,能借助微透镜和凌日方法,找到各种各样的行星。这些行星中,大约四分之三有望成为木星和土星这样的气态巨行星,或者天王星和海王星这样的冰态巨行星。其余的大部分很可能是体积为地球4倍到8倍的行星,也是所谓的小海王星——我们太阳系中没有类似的行星。

  此外,为了逐步提升罗马望远镜的观测效率,NASA的一个工程师团队正计划发射一个后续航天装备——“星影”。这个花瓣状的航天器可以与望远镜一起飞行,阻挡来自太阳的光,并帮助望远镜看到附近较暗的行星。

  激光干涉空间天线年,科学家们首次探测到引力波,即时空中的涟漪。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看到了黑洞和中子星碰撞产生的引力波。由ESA领导的“激光干涉空间天线(LISA)”将是一个比现有地面引力波探测器大得多的太空引力波探测器。

  与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和“室女座”引力波探测器一样,LISA将通过感应多个固定激光束长度的极小的变化量来探测引力波,因为引力波会跟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干扰并扰乱时空结构。

  LISA将由三个航天器组成,以三角形排列,相距250万公里。这3个航天器将位于L1拉格朗日点,这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一个重力中点,距离地球约100万公里。它将借助从其他星系中的行星对其母恒星产生引力波的微妙影响,让科学家们发现银河系外的新行星。(刘 霞)

  3月7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上空,一群雨燕飞过蓝天,衔来春意渐浓的讯息。王路还提到,要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布局等。她建议,逐步提升我国多层次长期资金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为科技型公司可以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万泉代表表示,近年来,我们国家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科学技术创新对产业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过去一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科技和装备支撑稳步增强,农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如何持续推动农业高水平发展?本刊特邀请代表委员畅谈观察和思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1.3亿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46.4%,占全国农村人口的26.5%。农村养老是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

  王德保透露,中心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河套合作区的区位优势,协同香港、面向全球,在河套合作区建设大湾区国创中心国际总部。

  “主轴承的服役寿命与可靠性受到材料、设计、制造技术等多种关键因素制约,研制难度随尺寸增加而倍增。

  为加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2023年,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指导意见》。

  文生视频、智能家居、智慧工厂……近年来,AI发展速度之快、应用场景范围之广备受瞩目。

  月表可开采资源均赋存于月壤/月岩地层中,月球采矿是典型的多资源共采问题。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围绕科技如何支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怎样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等线

  今年2月底,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郑仕标教授团队提出的“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在辛锋看来,中央企业在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方面,拥有多方面独特优势。为深度融入国家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充分的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及其重要的作用,不相同的领域中央企业持续探索,积淀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李国英介绍,2023年我国共计实施41014个水利工程项目,分为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灌溉工程、水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4类。张玉卓用三个字概括了中央企业今年高水平发展的路径:“高”,即高水平的协同;“质”,即质的有效提升;“量”,即量的合理增长。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近年来,数字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等领域不断开疆拓土,让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可及。通过照片诊断眼部疾病、利用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心脏……各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慢慢的变成为辅助医生诊断疾病的帮手。

  贾少谦认为:“制造业减少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主战场,当下迫切地需要培育壮大绿色创新主体,激发绿色转型活力。范飞建议,可根据区域绿色技术发展优势和应用需求,完善绿色技术交易机制,同时布局建设若干绿色技术交易平台,推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

  “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我国“双碳”战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前置性的制度变革,不仅彻底打破了“能耗双控”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和能源化工产业的约束,且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双碳”战略,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全世界内形成零碳经济竞争新优势。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为逐步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明确了方向。